第130页(1 / 2)

陶虎与众汉子正商议着,林子深处传来一阵沙沙的脚步声,十多个人影慢慢的朝他们靠了过来。

“谁?”听到脚步声,陶虎和几个汉子连忙抓起柴刀,扭头瞪着正朝他们走过来人影,陶虎更是压低了声音喝问了一句。

“年轻人杀得贼人,我等虽是老迈,却也愿为村子做些事情!”陶虎的喝问声刚落,朝他们走过来的一条黑影就以苍老的嗓音说道:“明日我等均愿出战!”

“三叔,你们怎么来了?”听到那声音,陶虎和几个汉子连忙站了起来,迎着说话的老人走了上去,到了老人们面前,陶虎对走在最前面的三叔说道:“老者年迈,如何能参得战事,若我等明日不幸战死,还望各位长辈保重!”

三叔轻叹了一声,摇了摇头,朝身后的林子看了一眼,林子里影影绰绰的走出了许多老人、妇女还有孩子,走出来的这些人,手中全都拿着锄头、铲子之类的农具。

“不只是我等要去杀贼军!”朝正往这边走的众人看了一眼,三叔对陶虎说道:“先生的话不只是对你们年轻汉子在说,也是对所有乡亲们在说。先生说的对,纵然是死,我等也要站着死!也要死的像个人!乡亲们已商议妥当,明日截杀贼军,老人妇孺尽数参战!”

“三叔,使不得!”三叔的话刚说完,陶虎就连忙想要阻拦,却被三叔摆了摆手,拦住了他接着将要说出的话。

“乡亲们只是托我告诉你等一声,不是求你等允诺,此事就如此处置,莫要多说!”阻住了陶虎的劝说,三叔丢下一句话,带着几名老人和走过来的乡亲们,转身朝林子里去了。

看着三叔那颤巍巍的背影,陶虎缓缓的闭上了眼睛,两行清泪顺着腮边滑落。

为了反抗强行迁徙,附近的许多村民都聚拢在了山上,可他们却从没有想到过,如此做的代价,会是将他们逼上了绝路。

明日一战,不过是他们为了活的有尊严,而做的最后一次拼搏!

陶家庄内,陶虎的家中。

刘辩与徐庶面对面的端坐在堂屋内,在刘辩身后不远的一只木架上,一支已燃烧了大半的白烛正晃动着摇曳的火苗,向屋内铺洒着昏暗的光辉。

周仓与赵云跪坐在刘辩和徐庶的侧首,四人围成一圈,刘辩和赵云、周仓的视线全都停留在徐庶的脸上。

烛火轻轻抖动了两下,火光瞬间黯淡了一些,唯一站在屋内的典韦走到白烛旁,用短戟轻轻的挑拨着烛芯。

这个时代的白烛,与后世的蜡烛虽然在外形上看起来很像,可它的烛芯却不是像后世蜡烛那样,是由几根拧在一起的细线绑成,而是一整根粗粗的麻线。

整根的烛芯,燃烧时不可能自然散开脱落,每燃烧一截,就需要有人把烛芯剪断,否则不仅光亮会降低许多,还有可能因烛芯弯曲,而造成蜡烛熄灭。

典韦挑断了过长的烛芯,烛火跳动了两下,屋内却是要比先前更亮堂了一些。

“牛辅只有两千余人……”端坐在刘辩对面,徐庶仰头看着刘辩身后不远那支燃烧着的蜡烛,向刘辩问道:“殿下可有计略?”

“在陶家庄设置埋伏,死守陶家庄!”刘辩微微拧着眉头,对徐庶说道:“若论人数,牛辅军不如我军,而且我军还有两千名敢死之士,只须等到他们来此,我军突然发难,定能将他们一举歼灭!”

“不可!”徐庶摇了摇头,对刘辩说道:“贼军以往数次栽在殿下手中,来到此处,恐怕得知附近有支大军,已然想到会是殿下。牛辅不会轻易进入陶家庄,若是他们在村外放上一把火……”

徐庶这句话一说,刘辩当时就愣了一下。

他曾数次放火烧过董卓军,这一次却是忽略了,会放火的不止是他,董卓军也是懂得放火的。

“我军应于今日夜间,在村子以西五里处设下埋伏,贼军待到天明,必定向村子挺近,届时我军主阵与敌军迎面对敌,待到敌军向我军冲杀时,伏兵突起,定能将敌军聚歼于村外!”见刘辩愣了一下却没说话,徐庶接着对他说道:“若是能生擒牛辅,定会让董卓震怒非常!”

“赵云!”徐庶刚说出计策,刘辩就对一旁坐着的赵云说道:“除夜间值守的兵士外,你带领所有能够正常视物的官兵,即刻出发,赶往村外五里处埋伏。周仓,待到派出去的斥候全都回来,让他们好生歇息,明日一早要他们进入山林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