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周仓点了点头,目送着他离开房间,刘辩朝站在一旁的三名亲兵摆了摆手。
两名亲兵拿起刘辩刚用过的笔墨和砚台,退出了房间,另一名亲兵则弯下腰,作势要去搬铺盖旁的矮桌。
“留在这吧!”朝那亲兵摆了摆手,刘辩阻住了他搬矮桌的动作。
亲兵应了一声,也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说了许多话,又画了两副简单的图样,刘辩已是疲累不堪。他双手撑在身边,慢慢的仰躺了下去。
一天前,徐庶已带领三千名精锐南下,按照路程来算,他们此时应该已到了黄河岸边。
有徐庶在,刘辩并不担心战斗的结果,此刻他最想做的,是在徐庶领军回来之前,能够在大阳城内筹备更多的军用物资,并且将这支军队训练成能征惯战的劲旅。
可这些,都需要他有强健的体魄。而眼下的他,连起身都很困难,又如何亲自去训练官兵?
脑子里满是如何发展军力,肚子却在这时不争气的“咕咕”叫了起来。
听到肚子发出的响声,刘辩自嘲的笑了笑,昏睡了三天三夜,顶多陶浣娘也只能喂他些流食,若是不感到饿,那才有些奇怪。
感到肚子饿了,刘辩正想唤门口的亲兵为他取些吃食,紧闭的房门被人拉了开来,陶浣娘手中捧着一只盛满了热腾腾肉糜的陶碗走了进来。
第130章 要的并不多
进了屋内,陶浣娘将盛满肉糜的陶碗放在矮桌上,随后走到刘辩身旁,一手扶着他的颈子,另一只手托在他的脊背上,柔声对他说道:“殿下醒转未有多久,肚腹想来饿了,方才奴家去煮了些肉糜,快些趁热吃了,也好恢复些气力。”
“有劳了!”在陶浣娘的搀扶下,刘辩坐了起来,他扭头朝陶浣娘微微一笑,轻声说道:“连日劳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我自家吃,你快去歇着吧。”
“不累!”扶起了刘辩,陶浣娘起身走到矮桌旁,从桌上端起陶碗,跪坐在方才周仓跪坐的草席上,用木勺舀起肉糜,先是轻轻的吹了吹,觉得肉糜凉了一些,才凑到刘辩嘴边,轻声说道:“这几日,殿下每日都只能进些汤水,应是饿的紧了,待殿下吃完肉糜,奴家再睡。”
凑着木勺吃了口肉糜,切成细碎臊子的肉糜煮的很烂,陶浣娘在熬肉糜时,想来应是也花费了不少心思。
肉糜煮的是烂而不腻,入口绵滑,很是香嫩。嘴里还含着肉糜,刘辩看着陶浣娘,连点了好几下头,赞赏的“嗯”了一声。
“好吃吗?”取回木勺,陶浣娘将碗放在矮桌上,从一旁取了块湿润的麻布,轻轻的帮刘辩擦拭了一下嘴边,轻柔的问了一句。
“好吃!”咽下了肉糜,刘辩舔了舔嘴唇,对陶浣娘说道:“若是让那些粗手大脚的亲兵去煮,恐怕煮出来的肉糜会腻的不行。你这肉糜煮的,又香又滑,真是不错!”
“亲兵大哥才不会去煮!”陶浣娘又端起碗,舀了一勺肉糜凑在刘辩嘴边,一边喂着他吃一边说道:“伙房有庖丁,奴家只是觉着他们煮的,可能不是太上心,还是奴家去煮,要放心一些。”
凑着木勺又吃了一口,刘辩看着陶浣娘说道:“我已无大碍,你也莫要太过劳累,若是累坏了,我这心里……”
“山野人家的女儿,没那般娇贵!”一边喂刘辩吃着,陶浣娘一边说道:“奴家两三岁时,便随着娘亲操持些家事,已是惯了。”
“两三岁?”咽下口中的肉糜,刘辩眨巴了两下眼睛,一脸愕然的看着陶浣娘,抬起一只手,在面前比划了个很矮的高度,不敢相信的说道:“这么点大的小人儿,能做啥?竟也跟着母亲操持家事了?”
“乡野人家,都是苦出来的!”陶浣娘嘴角挂着甜甜的笑容,对刘辩说道:“两三岁的女儿家,跟着母亲洗洗浆浆,每家每户都是这样,不似殿下,生来娇贵,哪里会做那般粗活。”
刘辩没再说话,待到陶浣娘将肉糜喂完,正拿着湿布帮他擦拭嘴角的时候,他伸手抓过了陶浣娘的小手,放在面前,仔细的端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