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人、妇人和孩子,见家中男人被拦到一旁,都是依依不舍的牵着男人衣衫,不愿轻易分离。
无数人依依不舍的场面,并没有打动城头上的刘辩。经过陶浣娘被劫持一事,他对即将进城的百姓,更是多了几分留意。
西凉军虽说也可能派出少量老人或妇人充当探子,但真正会给城防带来威胁的,还是精壮的年轻男人,只要把这些人分离出去,尔后让百姓各家认亲,就能最大限度的削弱西凉军探子的力量,毕竟不可能每个探子都会配备临时拼凑的家庭。
万余名百姓进城,其中年轻男人的比例,竟有近五分之一还强。
从军营中出来的官兵们,护送着近不到四千名进城的年轻汉子,将他们送至城内一片早已清理出来,并无人居住的空房区。
“乡亲们!”许多百姓进了城,刘辩站在城头上,向百姓们喊道:“各自在官军的指引下前往住处,明日一早,各家认亲,将家中的男丁引领回去。不是你家中的男丁,一律不许认领,否则全家杀头,明白吗?”
进了城的百姓们一个个满脸惊恐的望着站在城头上的刘辩,先前期待着能够进城寻条活路的心思,在此刻也是变的动摇了起来。
他们看到的弘农王,并不是像徐庶告诉他们的那样是个敦厚的王者,而更像一个嗜血的杀戮狂。
可是城已经进了,百姓虽说心内很是恐慌,却没敢再闹着离开大阳,纷纷在官兵的指引下,朝着为他们安排好的住处去了。
被严密监控的年轻汉子中,有百余人在前往住处的路上,都在四处观察着周边的环境。
进城的百姓排着长龙,在官兵的引领下朝为他们准备好的安身之处去了,看着他们的背影,刘辩心头闪过了一丝不忍。
毕竟大多数来大阳城投靠他的百姓,都是曾受过西凉军欺凌,已是无路可走,才渡过黄河来到此处,生生的将他们骨肉分离,虽只是一晚,却也不是刘辩的本心。
可刘辩并没有选择,错综复杂的环境里,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造成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
第141章 天然的体香
遵循徐庶指引来到大阳城的百姓越来越多,大阳城相对人气旺了许多,可人多了,麻烦也会接踵而至。
入城的百姓多是拖儿带女,冗杂的人口,必然增加粮草消耗。来到大阳城的百姓都是衣衫褴褛,除了那身破衣烂衫,值钱的物事早被西凉军劫掠一空。
此类人口的增加,并不能给大阳城带来任何的利益,反倒会增添许多亟需调和的矛盾,如此拖下去,即便西凉军不过河进攻,刘辩也是坚持不久。
更为恼人的是,西凉军的探子混在百姓之中,成批进入大阳城,给城内维稳增加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麻烦。
站在城头上,刘辩眺望着南方,心内暗暗嘀咕:“元直啊元直,你到底在搞什么?几次三番,不送回兵刃、衣甲和粮草、财帛,反倒给我送了如此多张嘴。莫不是想看看我有无能力养活这些百姓不成?”
离开城墙,返回官府的路上,刘辩一路都在寻思着该如何安置这些百姓。
“告诉周将军,明日百姓们认亲之后,把他们全都集中在城内街市上,本王有话要说!”前脚刚进官府前院,刘辩猛然停下脚步,扭头对身后的亲兵说道:“至于没被人认走的精壮汉子,要严加盘查,发现探子一律格杀,其余人等也带到街市上去!”
“诺!”一名亲兵应了一声,转身跑出了官府,赶往军营向周仓传达刘辩的命令去了。
进了官府后院,刚拉开房门,屋内的陶浣娘就迎了出来。
“殿下有心事?”先是向刘辩福了一福,看出刘辩脸色有些不好,陶浣娘怯怯的轻声问了一句:“是否新近入城的人,又给殿下惹了烦恼?”
“怎能不烦?”刘辩摇了摇头,进了屋,径直走到矮桌旁坐下,抬眼看着跟在他身后的陶浣娘,对她说道:“两批百姓,莫说贼军探子混迹其中,即便没有探子,近两万张嘴,要吃穿用度,我如何担负的起?如此下去,不出数日,大阳粮草便要告罄!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可是要闹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