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小童走远,他才微微一笑,对诸葛均说道:“我等自洛阳启程,到得隆中,可是耗费了不少时日,只是令兄恰逢出游,着实是不巧的紧。不晓得卧龙先生此行,须多少时日方可折回?”
诸葛均将锄头放在墙角,面带笑容,对徐庶说道:“家兄闲散惯了,平日里也是时常云游访友,少则三五日,多则半年仨月,也是没个准信!”
点了点头,徐庶面带笑容并没有再继续追问,只是对诸葛均说道:“既是如此,我等怕是会白走一遭。”
“徐公,请!”微微一笑,诸葛均也没有再接着解释什么,朝徐庶再度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且请入厅宽坐!”
与诸葛均一同进入前厅,徐庶方才落座,诸葛均就抱拳对他说道:“徐公但请宽坐,在下出外吩咐茶水!”
面带笑容朝诸葛均抱拳拱了拱,徐庶说道:“先生请自便!”
告了声退,诸葛均离开前厅,见十多个羽林卫还守在厅外,也是没有多说什么,径直往侧旁的一座房舍走了去。
那间房舍,在整个宅子中是略小的一间。
宅子内的房舍,多是以瓦片为顶,唯独这间小屋房顶上是铺设着茅草。
小屋的房门紧闭,到了门口,诸葛均扭头朝一旁看了看,见没人注意他,他才轻轻叩了叩门。
房门“吱呀”一声自内侧打开,一个人出现在诸葛均的眼前。
“兄长果真在家!”见了屋内的人,诸葛均小声说道:“今日前来探访兄长的,乃是秦王麾下军师徐庶,那徐庶并非等闲,愚弟方才发觉他好似并不信兄长不在宅中。”
“闭门不见,徐庶也是晓得某无心投效秦王!”微微一笑,站在屋内的人侧身让诸葛均进了房中,在把房门关上之后,向他问道:“徐庶可有说出他此行之意?”
将诸葛均让进屋内的,是个年约二十八九岁的文士。
此人身量颀长,发髻上带着一顶纶巾,脸面生的颇为富态,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智虑过人,而是颇有福相。
“并未说出!”摇了摇头,诸葛均对给他开门的诸葛亮说道:“不见兄长,他怕是不会说出真实意图!”
“河北一带,秦王已然掌控局势!”捻着下巴上并不算很长的胡须,诸葛亮在屋内来回的踱着步子,一边走一边说道:“徐庶前来,必定不是为了河北战事。而今要秦王为难的,只有辽东!”
“辽东?”听了诸葛亮说出的这些话,诸葛均满头雾水的问道:“辽东乃是在公孙度治下,秦军并无一兵一卒,秦王因何要纠葛辽东之事?”
“秦王要的,乃是匡复大汉社稷!”扭头看着诸葛均,诸葛亮对他说道:“既要匡复大汉,便须成就一代帝君!贤明帝君,往往会将权力集于一身!秦王要匡正汉室,必定削夺各路诸侯权势。秦军人数虽是众多,可要踏平天下,而今尚且实力不足!”
诸葛亮做着分析,诸葛均只是在一旁听着,并没言语。
诸葛氏兄弟仨人,年幼时在乡间都是出了名的聪慧。
长兄诸葛瑾,投效了东吴,而诸葛亮和诸葛均,则跟随叔父迁徙到隆中。
身在隆中的这些年,兄弟二人时常会去探访一些名士,从而增加阅历,为将来出山做足准备。
论智虑,诸葛均远远不及诸葛亮。
正是因此,诸葛亮做这些分析的时候,他只能在一旁听着,却是没有插不上半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