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页(1 / 2)

“贫道不如师尊,亦不如王,但也未曾后悔过,无愧于心,何来后悔?截教大劫,吾等尽力了,奈何还是敌不过天地,贫道唯悔不能助王封神,助师尊破劫!”

看着申公子,虞昊却是看到铮铮铁骨的伟丈夫,同时也是感慨,上古诸多人杰,恨不能一见其风采。

“朕欲封神,先生可愿助朕?弥补心中遗憾,助朕一臂之力,若得先生相助,朕以国师之位待之!”虞昊郑重的看向申公子,诚意道。

申公子脸上再次出现一抹笑意,看向虞昊,道:“贫道乃是上古衰神,霉运滔天,虞帝愿意接纳贫道?”

虞昊脸色一正,道:“殷商灭亡,非先生之罪,乃是天地之过,逆天而为,先生为殷商奔走,世人皆知,就算是殷商灭亡之际,先生依旧对殷商不离不弃,足可见先生忠君爱国,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朕若得先生相助,封神有望矣!”

当然,还有一点原因虞昊没有说,那就是申公子可是经历过一次封神之劫,经验远比自己摸索起来要丰富,而且,若能得到申公子相助,那么上古之时,不少存活下来的截教门徒,或多或少,都会入大昊。

申公子人品不怎么样,但重在忠诚,重情重义,交友广泛,他或许不是伶牙利嘴的谋士,但却是成功率最高的外交人才。

现在大昊帝庭内,内有六部,军事上有十大军团长,情报上有着东厂、西厂、鬼阁,外交上有着鸿胪寺的玉昙秋,但是,上古强者出世,还缺少一个能够联系这些上古强者的桥梁纽带,通臂猿猴、疯和尚虽然也是上古强者,但要他们做游说这样的事情,还不如杀了他们。

虞昊还在思考去哪里找这么一个人物,既熟悉上古强者,又能游说四方,没想到让他遇到了上古封神之劫时的申公豹转世之身申公子,瞌睡时候就送枕头,这样的人物,虞昊可不想错过了。

因此,虞昊才在这里呆了这么久,而且,虞昊也看出来,申公子还心有不甘,封神失败,让他心中介怀,也因此,在知道虞昊是帝王之后,申公子才会愿意留下来给虞昊说这么多。

刚才申公子又何尝不是在考验虞昊,问的问题,都是关键,决定他是否愿意将重宝压在虞昊身上。

明君则臣,重臣亦是择君,这一点,在上古之时异常明显,申公子来自上古,自然会带着上古的眼光,要他侍奉虞昊为君,却也需要虞昊有折服他的能耐。

这些谋臣一旦选择辅佐对象,就会忠诚无比,申公豹在殷商危机之时,依旧四处奔走求人相助,足见其忠心,绝不是什么忘恩负义之辈。

一朝天子一朝臣,申公豹的行径却要比那些遇到危机就投降的臣子要强上许多,这些臣子,看似是为了什么大义,但食君俸禄,为君分忧,投降不过是为了保命,和叛逆有何不同?

第四百四十七章 神宫之主

明君则臣,重臣亦是择君,这一点,在上古之时异常明显,申公子来自上古,自然会带着上古的眼光,要他侍奉虞昊为君,却也需要虞昊有折服他的能耐。

这些谋臣一旦选择辅佐对象,就会忠诚无比,申公豹在殷商危机之时,依旧四处奔走求人相助,足见其忠心,绝不是什么忘恩负义之辈。

一朝天子一朝臣,申公豹的行径却要比那些遇到危机就投降的臣子要强上许多,这些臣子,看似是为了什么大义,但食君俸禄,为君分忧,投降不过是为了保命,和叛逆有何不同?

殷商灭亡,时也命也,不是个人能力就能改变的,连圣人都牵扯了进来,可见那次封神涉及的利益之庞大,在那样一场权力博弈之中,帝王、圣人,佛家、道家、儒家等等诸子百家都将目光放在了殷商。

帝辛要做天地之主,令圣人也为自己臣子,自然受到圣人不喜,而圣人又是天地代言人,替天巡狩,自然要全力堵截,申公豹一个不入流的修士,在当时已经是大放异彩,但想凭借己身之力挽回大势,却是难矣。

如今天地大变之后,圣人匿迹,天帝消失,环境却是要比之上古好上不少。当然,封神劫难,是绝对不会比上古更弱,只会更强,可是,那又如何,虞昊相信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申公子心里亮堂,上古的失败,对他来说是一种不甘和遗憾,如今,他又在虞昊看到了帝辛的影子,同样有着大气魄,豪气干云,不过,帝辛和虞昊,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帝辛的狂,是傲视天下的狂,极致的自负,而虞昊的傲,却是对自身的傲气,但面对天下,却极为谨慎。

帝辛的性格,也是殷商灭亡的一大致命之处,申公子能清晰感觉到虞昊和帝辛的不同。

两个人,心中思绪千转百回,终于,申公子看向虞昊,道:“贫道在上古便是国师,这国师之位,却是不吉利,若贫道入大昊帝庭,却不能做国师,而且,贫道也不善于处理内务,贫道看大昊帝庭如今内政稳定,六部之法,比上古更为高明,贫道心胸狭隘,更入不得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