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2)

牵帝衣 水上银灯 2624 字 16小时前

魏明姬看向公主,当初哥哥还未到年纪,便有许多人家来过问亲事,他们的父亲是什么样子都清楚,重要的是魏老太爷训下的门风严谨,令人起敬。

魏家有祖父坐镇,自然是不担心的,祖父大人本该颐养天年,却还要为这个家族操劳,魏明姬对祖父说不出的敬重。

如今,是否已经到了时候。

“既然叶大人已经与信王府议亲,为何还会不安?”朝楚公主不紧不慢的安抚着叶荞曦。

“我也不知是为何,越是十拿九稳,到了后面越是惶惶不安,只怕中间会出了什么差错,”叶荞曦越想越怕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她摇了摇头,泯然道:“总之,希望顺顺利利的就好。”

魏明姬插了一句道:“这大抵就是钟情所致。”

越是想要得到,就越是全无把握。

这种惶恐里,是否因为有着一份小心翼翼的慎重,才会如此呢。

朝楚公主看着叶荞曦,少女白嫩的脸上透着甜蜜的微笑,有些失神,她从未曾有过这样的心情,想起一个人,情不自禁的笑出来。

“什么是爱慕?”

叶荞曦一字一句的慢慢道:“爱慕呀,便是想起他的名字,听见他的声音,就心生欢喜,只要想起这个人,便觉得什么都不怕了。”

一个人,能够仅仅因为听见另一个人的名字,就变得宽和而从容,欢喜而充盈,为此而神采焕发,怡然不惧的明朗。

魏明姬笑道:“信王世子青年才俊,不可多得。”

提起了信王世子,少女星眸含笑,满是期许,顿了顿方道:“表兄若是能有当年萧七郎的一半风采,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朝楚公主问道:“萧七郎是什么样的人?”萧七郎的名字,已经有十多年没有人提起了。

但人人都知道一个典故,萧七郎的典故,流传的很广泛,七郎一顾,春山赠妾。

魏明姬也是幼年时,听兄长当成故事讲给她听的:“据闻萧七郎是清河郡主的长子,出身尊贵,当初在风浥策马行街,比起如今的四殿下俊美之名,不遑多让。”

世家重姓氏,萧氏在世族中也算是举足轻重。

关于这些世族子弟,流传的民间的,大多都是一些典故了。

“当真有这般俊美吗?”

“就是没有那么俊美,总是生得不错的,不然嘉应长公主为何下嫁。”

他的名字已经模糊,他的容貌已经无人记得,仅仅萧七郎三字,在这里作为传说一样的出现。

人们听他的事情,像是在听一个虚幻的故事,他们同时也深深的知道,萧七郎是真是存在过,不像是一些故事是编纂出来的。

“嗳,可惜却英年早逝。”

朝楚公主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有人谈论起萧七郎,在宫里很少有人提及的,因为陛下会伤心的,萧七郎是陛下最心爱的臣子。

她们提起了,她也很好奇萧七郎是如何的人物,什么样的人能让嘉应长公主一见倾心,她听过的嘉应长公主,皆是溢美之词。

关于萧七郎,有一则典故,旧年萧七郎奉命初入皇都,得春山公邀入府邸,春山公有一位宠妾,席间得见萧七郎,七郎左目眼角畔,隐隐生得一点淡棕小痣。

翌日,宠妾再见春山公,着未嫁旧衣裳,乌发半散,眼角以黛笔点缀小痣,娇韶美好,伏地跪在廊外,与春山公道:“望公容禀,妾得七郎一顾,再无他心与公。”

就这么光明正的说了出来,春山公虽不舍爱妾,但念君子成人之美,要将妾送与萧七郎,然妾拒之。

萧七郎得知,欲为其妾赎身,未想也被宠妾婉言谢绝,言自己已是春山公的妾,移心别恋已是不忠,不可再污萧七郎的名声,只闭门锁春院,不再侍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