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2)

牵帝衣 水上银灯 2808 字 10小时前

话音未落,所有人的目光,一瞬间聚集在了太子殿下的身上,他们都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对于长孙少穹来说,无异于如芒在背,他咬了咬牙,开口说:“父皇,儿臣有本要奏。”

“奏来。”皇帝的眼睛滑过下面的敏王和齐王,两人都是一脸的肃然,看不出什么,而文武百官也俱是如此。

“是,经昨夜生变,儿臣却未有任何察觉,致使造成祸端,是以,儿臣自知能力有限,不足以担当大任,特……自请免去太子之位,望父皇恩准。”

长孙少穹挺直了脊背,嗓音沙哑,因为一夜未眠,神色也不好,眼下一片青肿。

皇帝沉默了半晌,垂询道:“众卿可有何异议?”

没有人提出异议,谁会这么不长眼色,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帝陛下已经默许的了,纵然诸多太子派系的人痛心疾首,此刻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站着。

“既然如此,准奏,就遂承规所言。”

皇帝居高临下看着他的皇长子,他曾寄予厚望,也曾打压制衡,但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切就如同已经演练无数遍的曲目,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水到渠成。

长孙少穹的脸色微白,沉下眼睛,沙哑着嗓音说:“谢父皇恩准。”

很多人想要对几位殿下的脸色窥探一二,偏偏新归来的齐王殿下,长孙令仪的神情平淡如水,毫无波澜,手中端着玉笏,这对他来说是早已预料的事情。

睿王殿下呢,只是抿紧了唇,一言不发,唯独他自己知道,他的整个身体绷着一股劲,目不斜视,不让自己露出任何其他情绪的痕迹。

第62章 落定

奖赏过齐王后, 皇帝面容神情露出了疲态,摆了摆手,殿头官明意,唱礼道:“退朝。”

长孙少穹的肩上, 似乎陡然一轻, 又无力得很, 百官则忙不失迭的离开了,好早点回去商议此事。

下朝之后, 长孙令仪与他们擦肩而过, 他太不同了,孤冷又寡言,当真应了那句,渐行渐远渐无书。

长孙少沂跟着皇长兄身边, 想开口安慰他, 又不知从何说起。

这时候, 说任何一句,无异于拿着一把刀,戳一下皇长兄, 但是在他眼中, 没有人比皇长兄, 更适合这个位置。

最终还是要拱手让人,他连一声一句异议,都不能表露。

这场朝会前,皇帝分别与齐王、睿王谈过。

“哪怕得到了如今,朕也要说,你当初是错的,不过, 现在你也无法理解。”

皇帝继续说:“但是朕会给你时日,让你看到,怎样做才是最正确的,江山的尊严与辉煌,绝不是仅仅靠战争,就能够成就的。”

战争,是唯一扩张疆域版图的办法,但一个王朝的荣耀,需要的不仅仅是战争。

长孙令仪深深俯首,谢恩道:“多谢父皇。”

皇帝垂询问道:“怎么看,你的皇长兄?”

“皇长兄为人优柔寡断,对内放纵,御下不严。”长孙令仪一针见血,他即便是到了喀清,也没有放松对皇城中任何一丝消息风向的探知。

皇帝第一次,透彻的去看待这两个儿子,一个柔善,一个残暴,他选择了前者,可是发现,柔善是纵容犯罪,残暴不一定是不仁。

长孙少穹真的比令仪不如吗?

不,迄今为止,长孙少穹在皇帝的心中,还是可以挽救的。

然而长孙令仪呢,他无疑是手段冷酷的,心志坚定。

皇帝废弃了太子,太子一党纷纷倒了下去,但并没有重罚,甚至没有将他逐去封地,更改了封号,长孙少穹的封号为豫王。

皇帝在蕴章殿,对长孙少沂吩咐道:“溯央,此事就交给你去办。”

“是,儿臣遵命。”长孙少沂很诧异,这种时候,父皇难道不是应该给三哥吗。

想了想,又明白了父皇的用意,三皇兄若是查办此事,必然是要大动干戈的。

父皇又不甘心,此事大而化小,小而化无,故此堂而皇之地,交给自己去办,想也是要看看他的能力或者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