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大齐的时候,是从水中打捞的红夷沉船上的舰炮仿制而成,根本就是舰炮,而不是攻城炮,更不是野战炮。
再加上两百年过去,这些东西的技术一点都没有进步,甚至还有着倒退。
以至于每门大炮都有着数千斤重,需要大量的牲口人力来搬运。
以至于大炮远远落在官军大队身后,几乎围攻了宛南大半个月之后,这些火炮才终于赶到。
不过顺着这些火炮在宛南城下架起,整个宛南城也就开始岌岌可危了。
就在茂云附近战火正危的时候,整个建安却是一片火热,到处都是前来赶考的士子。
因为陶小吴在拿下建安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尊儒,收买士绅官僚的人心,并且开科取士,建立政权。
于是,南方各地士子纷纷赶来,便是许多北方士子看好淅国,也都偷偷赶来赶考。
第七十二章
大淅对此自然是喜闻乐见,根本就是来者不拒。
争夺天下,本来就是争夺人心。
哪里有把人往外推的道理?
至于宛南那边的战局虽然危机,却是一时间波及不到这里。
更重要的是,削弱三阳教一方的力量,这种事情根本不用陶小吴交待,已经是官僚集团天然的本能了。
一个集体之中不需要另外一个强大的,半独立的势力。
当然了,宛南也是十分重要,那是南北的交界点,相当于长蛇的七寸,甚至要比茂云省会郢州都还要重要一点。
茂云三大重镇,分别是省会郢州,接着就是宛南府和南蓟府。
历来就有着不少人对于这三地进行过无数的论述。
其中结论就是,若是南北之争的时候,宛南的重要性甚至要超过其他两地。
整个数千里长江,宛如一条大蛇横卧中土大地,将中土一分为二。
如果说上游和下游分别代表蛇头蛇尾,那么宛南一地,却就是蛇腰,而且还是蛇的七寸之上。
历代南北之争不乏宛南一破,整个江南政权就被彻底攻破崩溃的。
因此稍有眼光之辈,都绝不会放过轻易放弃宛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