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页(1 / 2)

倒不是陶小吴所宣讲的理论有着多么高妙,乃至于天花乱坠,顽石点头。

而是这些大虞儒生们以前根本都没有想过,居然能够从这方面来阐述易理!

大易之道,乃是阐述天道。

在汉儒,以及这方世界的大虞时代的儒学当中,更是发展为神秘主义的谶讳之学,用来占卜预言,同时也是来阐述天人感应。

解读神庭旨意,人道和天道之间的种种关联等等!

然而此时,听着陶小吴讲这大易之道,居然将这些天人感应之类东西全部抛弃,而全部是从人道义理方面来讲述。

第四十八章

这就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仿佛眼前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而且,这也不是师心自用,胡乱阐发。

而是直追上古素王。

当年儒门素王为大易做传,称之为《易传》,乃是第一次以人道理念来阐述大易的道理。

只是后来儒门发展到大虞时代,却是将其发展成为阐述天人感应,人间祸福的谶讳之学。

而现在陶小吴所讲之学,可以说是直追上古素王的学说了!

能够不远万里,来到这太典山听陶小吴讲学的,自然都是一些认同陶小吴学说和理念之辈。

也正是因为如此,陶小吴这套学说,虽然违反数百年来形成的儒学传统,但是却并没有人站出来反驳,而是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来。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陶小吴名声的关系!

早在当年大虞旧朝时代,陶小吴抄袭的三不朽四名言都已经风靡天下,成为无数儒生的格言警句。

而这四五十年下来,陶小吴的名望在如今这些儒生之中,早已经深入人心了。

否则,换一个人提出这种学说出来,怕是刚刚出头就被诸多守旧儒生群起而攻之了!

“谦为卑巽也,而其道尊大而光显。自处虽卑屈,而其德实高不可加尚,是不可逾也。君子至诚于谦,恒而不变,有终也,故尊光。

故君子令德,德沛生光。

此光便是人心之光,更是人道之火!”

陶小吴这么说着,头顶上浮现出一团淡淡的乳白色火光来。

刚刚一出,就惹得群儒纷纷震动,一个个顶上也都浮现出或浓或淡的光芒来。

大虞时代可不比后世,大虞时代的这些儒生,可是掌握着真正的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