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2 / 2)

[快穿]逆袭成男神 瑟嫣 2270 字 12小时前

即便经历了那么多位面世界,季言之还是搞不懂有些朝代重文轻武的决策。看重文人墨客轻贱武夫莽汉就真能让国家品德高尚起来。就好比宋朝,一年累积的财富相当于其他王朝几年乃至十年的总和,可结果是什么,北宋时期对辽、西夏称臣纳贡,到了南宋又对金国叫爸爸,自称儿皇帝。

这就是轻贱武人,没有强大军事力量护卫国土的缘故。

宋朝之所以会‘重文轻武’诚然有吸取大唐灭亡的教训,认定武人强大乃是祸国之兆,所以为了避免江山被颠覆,就一个劲儿的打压武人说要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结果呢,子孙后代都被他们看好的士大夫坑得不要不要的。要知道文人治国是能耐,但一旦想祸国也是极其凶残的。总之文人掌控得不好,造成的祸害不一定比武人乱世轻。

好在大清祖辈是马背上得来的江山,治理国家虽说用的是儒家的那一套,但实际上还是比较看重军事力量的。只不过江山一代传一代,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不是假的。

康熙雍正时期,甚至乾隆前期都还好,但乾隆后期到嘉庆到道光、到咸丰时期,那就真的糜烂不堪,个个成了外国佬口中的东亚病夫。这里面诚然有大~烟的危害,但也和八旗子弟们靠着祖辈遗荫领国库每年下发的旗银过活有关。

一开始,季言之是想取消国库每年都拨给各旗子弟过活银两的。但仔细想了想,如果不采取巡回渐进的方法,而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必然会引发大骚乱。所以季言之就没有过问这笔算得上大开支的支出。

不过随着各方面的改革推进,各类由政府牵头督建的工业陆续建起,资本主义迅速萌发后,季言之必然要取消对旗人的优待。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既然宣称满汉一家,那就要做得彻彻底底。而且为了真正做到满汉一家,季言之还打算找个纯汉人血统的女子当皇后,而不是按照历史进程那样,娶赛尚阿之孙女、阿鲁特氏为后。

同治六年(1867年)七月,一万接受了新式训练可水陆两栖作战的清军坐着装载有轻型火炮的蒸汽涡轮船去了台湾,在受到美军多次窥探的台湾南部琅(王乔)(今恒春)修建港口以及军事堡垒。

由于建修的主要材料是隶属皇家的水泥厂提供的水泥,不管是用以来往通商的港口还是负责护卫台湾安全的军事堡垒,都极其快速,仅仅用时半年就修建完毕。而修建完毕后,季言之便开始了用水泥连通华夏大江南北的庞大建修之路。

这是国土水利工程局,三个国家部门的工作,也是一项惠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工作,所以季言之以前所未有的认真态度亲自督促这件事。不过由于季言之不想以服徭役的法子让大清百姓去吃这个苦,所以负责修筑搭桥铺路的劳工一直都是,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缔造者的手足家眷。

季言之是很想扩充这群为国家发展提供劳力的劳工队伍人数的,可惜的是,在廉~政公署的监督下,全国各地不论大小的官员全都夹起了尾巴,乖巧做人规矩做事,所以建修方面真的只能慢慢来。

同治六年(1867年)十二月底,台湾岛上由大清官方主持修建的恒春码头正式通航,开始作为大清的中转站,将大清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运往日本、东南亚等地。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日本著名的明治维新运动正式开始。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四月,由于乌苏里江东南青岛(今阿斯科尔德岛)爆发了大清遗留在那儿的淘金工人,反抗沙俄殖民者的迫害和驱逐的武装起义。被一直紧盯着、时时刻刻都想将侵略者赶走的季言之抓住了机会,直接派了万余清兵打着接大清百姓回家的名义,煞气腾腾的与沙俄帝国正式开战。

要知道为了赶走侵略者,季言之可以称得上几年都没有睡上一个好觉,不管国事家事事事都要过问,事事都要抓牢在手中。不光要平定内乱又要大力发展民生整顿军纪,好不容易内乱平定国力提升,一定都往好的时候,依着季言之的心性,自然要把目光对准胁迫不明国际情况的大清签下丧权辱国条约的各国。

俄国是第一个撞到枪口上的,算他‘幸运’,因为季言之没有将这几年打着‘皇家’牌子的‘意大利炮’,不对,是接近后世那种可以用来打~飞机的高射炮扛出来,而是用了发明于1884年,运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克沁机枪。

当然了现在才公元1868年,离马克沁机枪真正面世还有十多年,自然而然不会再叫马克沁机枪,而是叫华夏龙枪。它的出现直接就以压倒势的风采影响了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