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页(2 / 2)

周峼接过来看时,念道:“……方堂配以甲兵,不臣者诛之,私设佛堂者毁之……以三部家佬入执,授道卷以诲,明文法者掩留,蒙者尽逐……看来景监院准备行酷烈手段啊,这倒与朝中严阁老所持意见相似。”

赵云楼看得很快,又道:“这里还有一篇,却有些文不对题,西真武宫都讲白腾鸣所作,说的是青苗钱的事,师兄看看?”

李云河接过来,认认真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闭目思索良久,道:“确乎走偏了,且放到一旁罢。”说着,从身边拿起一篇,道:“这里也有一份走偏了的,但前面部分大有可观,诸位看看?”

周峼接过来看了,点头道:“不贴题目,但极有用的,回头我誊抄一份,发往应天,也让内阁过过目。”

岳腾中看了,也赞同道:“这个宋致元,还是有些功底的,文章极好,我也准备发往总观,可备参详。”

三人正在议论着宋致元策论中的文字,忽见赵云楼“咦”了一声,摇摇头,又点点头,道:“这篇有意思,简直匪夷所思!”

周峼接过来看完后,同样也是又摇头又点头:“君山庙祝赵致然?这不是那位山间客么?这字……果然是山间客。”

第六十四章 自荐和力荐

经过连续两天的大致浏览,三百多篇策论中被挑出来二十篇,列入上等之中,其中持激进观点的有十三篇,持稳重观点的有七篇。

与庐山上和朝堂中的争论一样,对于红原地区的布道思路在三百余篇策论中大致也分化为明显的两派。要么激进、要么持重。

激进者以潼川府监院景致摩为代表,主张以强势整固红原三部,除了保留三部名分外,几乎算是全盘撕毁了当初的协议。其优点是果断处理,不为将来留下后患,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激起三部民变,并给大明留下一个不守承诺的污点,将来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对方很难接受投诚的选择。

持重派以夔州青羊宫监院薛腾宾为代表,主张持重以进,徐徐图之,建议用三到五年慢慢消化和吸收。其优点是谨守承诺,为后来者树立榜样,短期内能够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缺点则是一旦时间久了,容易形成定制,恐为将来的治理埋下祸根。

其余还有七八篇写得不错,但要么偏了题、要么内容怪诞,但将来或有可取之处的策论,也被归为一类。其中就包括了宋致元、白腾鸣的文章。

赵然的策论得了个“奇谈怪论、不合旧制”的评语,但其中的思路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因此也放在了这七八篇中。

两天时间看三百篇策论,哪怕只是看个大概,看完之后,以精力旺盛著称的李云河也感到了精疲力竭。

剩下的二十篇上等策论,无论如何是没有精力去仔细推敲了,于是几人便散去,各自休息。

李云河回到自己房中,见赵致星在门口守候着,便问:“致星怎么来了?”

赵致星道:“晚餐的饭点已过,见监院还没有用饭,便过来问问。”

李云河失笑道:“这还真是,都忘了吃饭了,这事儿赖我,刚才他们过来说要送饭,因正讨论得出神,便被我打发出去了。我自家饿着倒也罢了,却累得老赵他们几个没吃,实在是有愧啊。”

赵致星忙道:“无碍的,都知道事关重大,商议的是整个松藩卫三十五万人的死生大事,马虎不得,赵都管他们必不会介意的。我刚才已经跟厨下说好了,让人把饭菜端到各自房中。”

李云河点头道:“有劳你了,那么晚还不去歇息。”

赵致星道:“监院不歇息,我哪里好歇息。”一边说着,一边跟李云河进了房中,将挎着的食盒取下,从里面一层层盒中端出四样小菜和一碗粳米饭。

李云河在赵致星的伺候下洗了手、净了脸,坐到桌旁,抄起筷子便吃,赵致星则去给他冲泡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