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2 / 2)

这人叫刘广喜,外号二麻子,按辈分算是刘军浩的叔,也算是村里比较精明的人,他家的农家乐是村里开的比较早的。

二麻子将刘军浩领到家里的时候,他婆娘已经将饭才做好了,炒了一大盆子猪肉,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菜,总之非常丰盛。

酒过三巡之后,二麻子将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他想秋里上一个大“项目”——养野猪,可是这一片没有野猪养殖基地,需要到外市引进。他一个人出门有些担心,而村里就刘军浩上过学,见过“世面”,因此他想让刘军浩和他一起去。

“广喜叔,你是怎么想的,养猪养些家猪就行了,这野猪可不好养,可要考虑好,你一没经验二没销路,光靠你这个农家乐恐怕不行吧?”

“你叔我像是做事儿不经大脑的人吗?这项目我早考察好了,如果不是咱这片山里野猪少,不好抓,我就直接到山里抓一个野猪养得了。”大青山的野猪性子野,一般都在深山老林中,这几年已经很少见了。

二麻子说的也不是酒话,野猪这个项目他相当乐观的看好,他特意找人查过资料,这一片包括市里都没有人养,自己要是养了肯定能挣钱。

以前通往山外的路没有修就不说了,野猪即使养了也不好运,但是现在不同了,这路正修这呢,立马就将通车,交通问题也解决了。

而大青山森林密布,饲料来源非常丰富,很适合养野猪,尤其是当他听来旅游的人说野猪肉五六十块钱一斤的时候他更加动心了。

刘军浩虽然不大看好这个项目,但是也知道即使再规劝二麻子认真考虑考虑恐怕也没有啥效果,毕竟自己也没有养过野猪,不敢肯定这个项目不行。村里人能够转变从地里死刨食的观念已经是个不小的进步,多走出去看看外边的世界总是好的。

第三十一章 生吃螃蟹活吃虾

二麻子见刘军浩同意了,劝酒也劝的热烈,反正下午也没事,喝醉了大不了到家里睡一觉,因此刘军浩也没有过多的推辞。

两人正喝着呢,王医生推门走进农家乐,喊着二麻子的婆娘要吃饭。

“吃啥饭,过来凑桌不就行了,何必这么麻烦呢”二麻子虽然精明,但是也是个活套人,对人实诚,不容分说就将王医生拉上了酒席。

王医生人不错,听说是市人民医院的内科医生,他也是看了电视台的报道才知道刘家沟的,来了一次后就喜欢上这个地方,还特意包了一分地种着。

和其他的租地人不一样,王医生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来这里一趟,有时候还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他每次来都要到刘军浩的院子里买几斤黄鳝回去打牙祭,用他的话说,这黄鳝百分之百野生,没有喂任何激素,吃着酥香,比超市买的好十倍,一家的老人孩子都喜欢吃。

说起黄鳝是野生的,刘军浩家的黄鳝虽然说是养在院子里,但是却从来没有喂过饲料之类的东西,最多捉些蝌蚪喂。

这些日子渐渐过了青蛙的产卵期,水坑的蝌蚪基本上都变成小青蛙了。刘军浩原本还发愁如何给黄鳝找食物,谁知道这个问题根本不用他操心,水池中的黄鳝好像也没有让他操心,仍然长得挺欢的。后来他才发现原因,就是自己院子里的蚯蚓慢慢的多了起来,而且特别肥大,一个个都有小拇指那么粗。

估计这也应该是泉水的功效,这下他彻底的放心了,不再管黄鳝。让他有些惊讶的是自己水沟中的泥鳅也一天一天的多起来,而且个头相当肥硕,不少已经有七八厘米长了。

随着泥鳅多起来,水沟里的水也一天天的变得清澈,赵教授告诉他这就是泥鳅的功劳,黄鳝喜欢在水的中上层活动,而泥鳅喜欢在水的中下层和底层生活,吃一些鱼虫的排泻物为生,泥鳅与黄鳝是能混养更有利,可以起到清洁水质的作用。

这让刘军浩禁不住的在心中赞叹,大自然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形成一条对平衡的生态循环。

王医生每次在菜地里忙碌半天后,都要到刘军浩的院子里坐坐,看他和赵教授下棋,有时候还指上两招。

因为他经常买黄鳝,加之彼此都很熟悉,刘军浩对他也特别优惠,每次三块五块的零头都不问他要,称过之后还送上一些瓜果蔬菜让他回去尝尝鲜。

王医生被灌了两杯酒后也没有了拘束感,几人又接起了刚才养野猪的话题聊,王医生对这个项目也同样看好,但是他也有不同的意见,那就是规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