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页(2 / 2)

张倩在车上人羡慕的眼光中,将自己的行李搬上车子。这麻木虽小,但是坐他们两个人却还是很宽敞。刘军浩见还有空位,就跑到客车上问有没有人愿意做麻木走的,立刻有两口子抱着孩子站了出来。

四个大人坐在车上稍微有点拥挤。那男的一上车就连声道谢,说他们夫妇两人是到县医院给小孩子看病的,现在正急着回家煎药呢。

等麻木赶到镇上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不少人家都开始掌灯了。

那两口子付了车费后再次出言感谢,而刘军浩和张倩则继续坐着麻木朝刘家沟赶。

这才刚到村里呢,就看到两个人抬着条渔船朝大堰塘跑去,他们碰到刘军浩就喊着让他也过去帮忙,说是刘五爷家的黄牛掉进堰塘里了。

刘军浩一听也急了起来,将车子往张倩身边一推,就跟着他们赶过去。

原来下午的时候刘五爷将自家的黄牛散在山坡上放养,因为担心下雨把麦秸垛淋湿,他就先回家盖麦垛。哪知道大雨说来就来,将那黄牛淋的晕头转向,最后将缰绳也挣断了。

这东西没有完全淋迷糊,还知道朝村子里跑。

只是雨下的太急,那黄牛根本看不清路,结果一头就扎进了堰塘中。

黄牛可不比水牛,根本不会凫水,因此只能在堰塘里哞哞的乱叫着用蹄子朝岸上踢腾。

这一段坡度很陡,加上雨天地面打滑,因此那黄牛挣扎了几次都没有窜上岸去,最后却灌了一肚子水沉底。

而那边的刘五爷将麦秸垛全部盖好,才想起自家的黄牛还在山坡上呢,就着急忙慌的去牵牛。可是他冒雨将整个山坡上都找遍了也没有见到黄牛,最后只发现了半截缰绳,他也估计着应该是黄牛跑回村子了,就回来挨家挨户的询问。

听说他家牛跑丢了,不少人都披着雨衣出来帮忙找,可是却偏偏没有人注意到堰塘中的异样。

还是几个熊孩子站在屋檐下避雨的时候突然看到堰塘里飘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拿手提灯一照,才发现是刘五爷家的黄牛。

不知道这牛到底是怎么折腾的,竟然被风吹到了水中间。离岸边最近的地方也有五六丈远,用竹竿根本够不到,因此众人才想了个用渔船打捞的方法。

刘军浩等人赶过去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隐约可以看到黄牛鼓胀胀的浮在水面上,显然是肚子里喝了一肚子水。

众人七手八脚的将木船扔到堰塘里,刘军浩和两个小伙子又自告奋勇的撑船前去打捞。

刘家沟靠着大河,以前村里的渔民也不少,老一辈的人都靠打渔为生。不过因为大山的阻隔,鱼虾根本运不出去,因此价格一直很贱,根本不如种地划算。因此现在根本没有人以捕鱼为生,村里那些渔船早已经毁的差不多了。

这艘渔船还是他们从刘广聚家扒出来的,是那种很少见的鹰船。

鹰船和一般的渔船有很大的区别,它是由两条小船并联而成。船头微微翘起,就好像两弯新月一般。两船之间留有二尺多宽的缝隙,恰好能容纳一个人的肩膀。

制作鹰船的木材一般用的都是泡桐,分量特别轻,一艘船也就五六十斤重。每天打完鱼之后,渔民们都会将鹰船洗刷干净,用竹竿一挑,直接将鹰船挑着走。

不过鹰船虽然轻便,可是撑起来却需要很高的技巧,只有掌握好平衡性才能朝前滑动。他们三个都是第一次用这种船,还傻傻的弄了几条船桨在水上使劲儿的拨动。结果受力不均匀,那鹰船一直在岸边打着摆子转悠,越划离那黄牛却越远。

“你们这几个熊孩子笨死算了,连船都不会划,以后出门别说自己是刘家沟的。”刘广聚这时也着急的赶了过来,一看他们划船的样子,就扯着嗓子大叫,“下来两个人,我上去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