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到家,赵教授和王老爷子已经按照事先说的支起木头架子,架子下还吊着几层细密的窗纱,地上则是用塑料布铺好的滤池。
接下来就是把红薯粉倒进窗纱中过滤了,只有把里边的粉渣过滤干净,做出的粉条才劲道。外边机器做的粉条之所以吃起来口感差,就是因为想多出粉条,粉渣没过滤干净。
刘家沟的人都准备做粉条自家吃,他们当然要用心了。
和先前那老人的猜想一样,他家的红薯粉里边没过滤出多少粉渣,只用水冲洗了两遍就完全干净,没留啥尾巴。
滤池中剩下的就是粉面,这粉面沉淀一晚上会凝结成块状。到时候,只要把上边的水控干,就可以直接直接将粉面铲出来。
粉面是个好东西,不管是摊煎饼或者做粉皮、凉粉等等都可以。
下午张倩放学回来,看到窗纱晃晃悠悠的挺有意思,非要上去过把瘾。刘军浩只得随老婆的意思让开,告诉她动作的基本要领。
看得出来,张倩这段时间动手能力有显著提高,摇起窗纱真像那么回事儿。
出了粉面,剩下的工作就是晾晒水分。这工作简单,根本不需要刘军浩操什么心,只是往房顶上摊张干净塑料布了事。
当然为了防止鸟儿偷啄,还要派豆豆上去看守。
这家伙对捉鸟事业很感兴趣,干起工作来不遗余力。
粉面晒干,刘军浩特意称了称,堪堪过二百五十斤精粉面。看来那老人的眼光看的很准,随便掰开几个红薯看看,就能够知道出粉情况。
这粉面他不准备全部做成粉条,而是打算留下一部分做凉粉吃。
张倩深以为然,在网上查了做凉粉的步骤后,马上挽起袖子动手。
其实凉粉的制作过程很简单,往粉面掺上适量水,然后放在锅里边用大火中烧开,继而用小火熬上一二十分钟。中间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搅拌,一直到熬成浅灰色的半透明胶状为止。
老婆第一次出手就马到成功,看着那晶莹透亮的凉粉,她异常兴奋,立刻拨通电话给自己的几个死党说了一遍,接着还拍了照片传到网上。
张倩做起来没准,凉粉成型的时候有脸盆那么大,单靠两人吃,估计要三四天才能吃完。刘军浩给赵教授那边送了半个凉粉过去,让他们也尝尝新鲜。
自家红薯做的凉粉确实不错,应该说张倩的手艺不错。凉粉切成薄片后泛着玉泽,加上豆酱,辣椒,葱,姜等配香油炒熟。
入口香嫩鲜滑,让人吃了直咂嘴。
第二百二十五章 忙绿日子
一连几天时间,村里人都在忙乎晒粉面的事儿。
等各家各户的粉面晒好,刘广聚组织人在麦场里边支起了两口大锅,正式开始下粉条。
烧锅、和粉、下粉、捞粉条等等这些程序都需要人手,算下来,没十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其中和粉是个体力活,需要两班年轻人替换着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