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页(1 / 2)

刘军浩当时看到这么多老人来刘家沟游玩的时候很纳闷,不知道这些老人都怎么想的,大热天的也到处乱跑,不害怕热出个什么毛病呀,坐在家里吹着空调多爽。像现在的天气,他这种年轻人都懒得动。

他把自己的疑问给赵教授一说,老爷子立马来了一句:“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们是害怕在屋里边坐的时间长了得空调病。”

“空调病?”这病他以前倒是听过,可还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长时间在空调间内生活工作的人,大部分都会出现头昏、耳鸣、乏力等症状,甚至有些人还会皮肤过敏呢。我以前也是每天晚上睡觉都将窗户关的严丝合缝,然后开着空调睡觉,每天早上起来就觉得心慌气短、头晕脑涨,总觉得胸口好像有个大锤子在捶打一样。当时你王姨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我出什么毛病了呢,赶忙拉着去医院检查,结果上下检查一通,啥毛病都没有,后来我跟医生说自己有整晚开空调睡觉的习惯后,他说那就是空调病。”

第三百七十二章 优越条件

看见几个老爷子过来,刘军浩麻利的跑到后院摘了个大花皮,然后拎着西瓜刀奔出来,准备随时开杀。

早做早省心,这些老人每次过来至少要消耗一个西瓜,他都养成习惯了。

“小浩,你家那两只八哥呢?”大老远的,王老头就扯着嗓子大叫。这老爷子刚来的时候浑身都是毛病,走起路来气喘吁吁。现在在刘家沟呆了几个月时间,啥毛病也没有了,而且越活越精神。听刘广聚说他前段时间一次性交了一年的房租,说是准备在这里养老。

抱这种想法的人不少,刘家沟山好说好景美,完全没有城里那种闹腾。老人们虽然不能和儿女一起生活,但是这么多人聚在一快,精神文化生活相当丰富,也算是老有所乐,倒不觉得孤独。

他们刚到岸边,那些青庄立刻扑闪着翅膀围上来,眼巴巴的看着几位老人,一点都没有怕人的样子。青庄已经养成习惯,知道他们一来准有鱼吃。

“早飞出去玩了,你找它们有事儿?”刘军浩开口问道。

“没有,我这不是刚才在麻叶上捉了几条青虫,想喂它们吃。”老爷子举了举手中的麻叶说道,“怪它们没有口福,我还是当鱼饵算了。这几个小家伙在干什么,到别处玩,别打扰我们钓鱼。”

“王爷爷,我们在钓黄鳝”小浩宇觉着屁股回答一句,跟着又拿黄鳝钩四处捣鼓。

“用这个钓黄鳝,你们几个孩子行不行呀。”一听说用黄鳝钩钓黄鳝,老人们都围上来,七嘴八舌的讨论开。

要说这群老人年轻的时候大部分都有上山下乡经历,对钓黄鳝自然不算陌生,纷纷给小家伙们支招。

不过他们的意见相左,小彤彤等人越听越迷糊,不知道该听谁的。

几个老爷子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竟然从孩子手中接过黄鳝钩,开始举行钓黄鳝比赛。

小建辉几人彻底傻眼,早知道刚才不显摆,而刘军浩也哭笑不得的给他们当裁判。他们大部分人都是纸上谈兵,拿钓鱼的经验来套用钓黄鳝,水平实在不怎么样。

不过架不住水沟中的黄鳝多,总能够歪打正着。过了半个小时,除了王老爷子外,其他三人竟然都有收获。

“他先人的,小浩,你过来看看,这个是不是黄鳝洞。我怎么感觉有点邪门,黄鳝钩下去立刻变成光杆,根本感觉不到有东西在吃钩?”刚才王老爷子讲起经验头头是道,结果自己的成绩最差。他自然非常郁闷,立马呼叫场外支援。

不应该呀,刘军浩也很纳闷。刚才他听出来了,就这老爷子讲的还沾一点边,怎么反倒他钓不到黄鳝。

看到那个洞穴,刘军浩总算明白原因。一般的黄鳝洞都是和水连通,这个则不同,而是孤立在岸上,形成一个茶杯口那么粗的井状深洞。

虽然洞中有水,但是一般人看到绝对会看成是废弃的老鼠洞。刘军浩却不这么认为,其实很多黄鳝洞都是由一个上洞、两个下洞外加一个老巢组成,方便遇到危险时随时逃走。

上洞一般都是在水面附近十几厘米的地方,主要功能是换气,而下洞则在水下三四十厘米深,是捕食和逃生用的。这个上洞虽然离水远了点,但是却并不稀奇。

“我看看,你们都退远点”刘军浩说着又将一条蚯蚓穿在黄鳝钩上,重新放入水中。钓黄鳝的步骤和医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很像,这个望很重要,首先要仔细地观察洞口周围是不是很光滑,黄鳝钩落进去之后洞中的水是不是在动,有没有黄鳝出入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