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页(1 / 2)

“这车是今年才联系上的,估计司机以前很少见到兔子。”赵光明不好意思的对众人解释。

和他猜想的一样,那司机撵一圈没追上兔子,回来时有些惊讶的反问众人,“刚才跑出来三只兔子,好不容易见到野兔你们怎么不追?”

“呵呵,等下你就习惯了。”有人接了句。

很快司机就对兔子麻木,主要是麦田里的野兔太多了点,时不时在收割机前窜起。

“广喜叔,你把那些麦头捡捡,等下放在收割机上”刘军浩指着地上的麦头说道。收割机转弯总要掉些麦头,一连几趟,地边就落了几十个。

“捡那干啥,费事。”二麻子懒得动手,这些麦头现在根本看不到眼中。

不单二麻子家地边麦头没人捡,不少村民也如此。

以前年年有人捡麦,现在倒好,收割机割过去根本没有人碰。地里掉的麦头实在可惜,倒是来村里疗养的几个老人闲着无事,相约去地里捡麦头,半天能捡一蛇皮袋麦头。

张妈原本想约王老师一起去捡,被刘军浩拦住。大热天老人热出个好歹咋办,还是自己去捡。他让张妈在家照看两个小家伙,自己带上悟空和松鼠去地里转悠。

天太热,猴子根本不想呆在太阳底下,只捡了不到十分钟,就开始偷懒,四处找鹌鹑蛋捉蛤蟆玩。倒是松鼠干活实在,半个小时捡了一大堆放在筐里。

刘军浩一瞧干脆也偷懒了事,他和猴子坐树荫下乘凉,让点点独自在地里忙乎。

沟边恰好有几株刺啦秧,秧上结的红果已经熟透,鲜红鲜红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别看刺啦秧上刺扎人,它的果实味道不错,酸中带甜,还有股特殊的清香。

刘军浩伸手一指,悟空立刻跳过去采摘。

不过这家伙从沟里上来后,又冲着远处吱吱乱叫。

刘军浩扭头一看,赶忙喊声:“点点”。

听到主人呼唤,松鼠回应一声,扭头继续忙乎……在地头摘人家尚未收割的麦穗。

这块地是刘军奇家的,尚未收割呢。幸亏发现的早,点点刚拽了十几个麦穗。不然刘军奇过来割麦,肯定要大嚷谁偷他家麦子。

等刘军浩把点点抱离麦地,这家伙还分外不解指着麦穗乱叫。

一人二兽十一点的时候才回家,上午捡了满满大半蛇皮袋麦头,基本是点点的功劳。为表彰松鼠的辛勤劳动,刘军浩特意进石锁给它弄了个半熟的桃子。

别看大半袋麦穗,其实能打二十斤麦子就不错,值十几元钱。这样算下来,还不如自己去坑边捉半天泥鳅,少说也能挣几十块。

麦穗弄回去刘军浩懒得捶打,直接扔到院里喂小野鸡。

今年赵光明领了两台收割机到刘家沟,只用三天时间,村里的庄稼全部收光。

当然割麦时候还出了件搞笑事儿:二麻子家种有两亩多麦陇套,地块里棉花已经十几厘米高。本来这种地没办法用收割机割,可是他想懒省事,硬要让司机帮个忙。结果割完,棉花苗被割掉不少,二婶子把他从地里骂到村中,这人一句话也不敢说。

张倩算是刘家沟变化的见证者,她清楚记得前两年割麦有多费事,婚后也没有种地的念头。

现在她发现收麦子变得非常简单起来,也建议自家秋里把地种上麦子,反正种上后不用管,只管收就行。

听媳妇一说,刘军浩有些意动。自己在村里住,老买别人家的粮食也不是办法。种麦子省事,一种一收就两天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