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页(1 / 2)

轻轻将张煌当日在县城里用余钱买的毯子盖在张煌身上,小心地替在盖好了脖子处容易着凉的地方,蔡琰又弯腰从地上捡起几根柴火丢入篝火中,旋即站了起身,神色复杂地望着熟睡的张煌。

[奴家要走了……奴家会自己想办法回河阳的,这辆马车就留给你,待明日醒来,希望你莫要再来寻奴家,径直往钜鹿去吧……]

深深地望着熟睡中的张煌半响,蔡琰双臂环抱着娇躯,转身离开了,逐渐消失在夜幕当中。

对于蔡琰这样一位弱质女流来说,初春的夜里的确十分的寒冷,再加上她将唯一的一条毯子留给了张煌,以至于她没走多远,便已冻地浑身发抖。

然而寒冷这并不算最糟糕的,最麻烦的还是她无法在夜里辨别方向。

忽然,蔡琰瞧见对面遥远的山中似乎有火光。

[莫不是那边有山村?]

蔡琰见此心中欣喜,因为在她看来,若是能找到一个山村的话,她便能想办法回到河阳去。

不得不说,若是她此前有将张煌在马车上叮嘱记在心里,就绝对不会在山阳附近朝着有火光的山上而去。因为这里是山阳,是强寇横行的山阳,而她误以为是山村火光的远方的山,恰恰正是山阳附近贼寇们所占据的太行山。

这一走,蔡琰便是走了整整一两个时辰,就在她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她终于来到了那片火光之地。

在那里,一伙似乎刚打劫了某个山村的贼寇,正在那里大肆喝酒吃肉地庆祝。

而与此同时,熟睡中的张煌缓缓睁开了眼睛。

[睡得不错……唔?蔡琰的生气……消失了?]

因为感受不到来自于蔡琰的人的生气,张煌皱了皱眉,猛地站了起来,撩起马车的帘子朝内瞧了一眼,却发现车内空空。

“糟糕!”

张煌暗道一声不妙,下意识转过头,却意外地瞧见了与蔡琰相同的火光。蔡琰不知那火光的究竟,张煌又岂会不知?

[那个蠢女人不会是……啧!]

第一百二十七章 营救

其实无论是太平道还是会稽的许韶,皆并非是大汉国境内首股出现的叛乱势力,早在两者成形之前,大汉境内各地早已是强寇横行、占山为王的局面。只不过这些势力终究只是抱着打家劫舍、抢掠财物为目的的强寇,因此,这些人最终也只是贼寇,而远没有上升到像许韶叛乱军以及太平道黄巾军那样公然将矛头指向大汉朝廷的叛乱军的程度。

可能对于朝廷而言,像许韶的会稽叛乱军以及太平道的黄巾军,才是对大汉来说的第一大毒瘤,但实际上,那些占山为王的贼寇,他们所引发的影响,要远比叛乱军更加恶劣,恶劣地多。毕竟叛乱军好歹有行动目标,并不会对无辜的百姓下手,就拿许韶的会稽叛乱军来说,他们在攻下了偌大的吴郡后,除了威胁当地的世家富豪向其讨要了大批的钱财物资,对于寻常的百姓,叛乱军们并没有残杀抢掠。

但是贼寇们不同,他们并没有像‘推翻大汉朝廷’、‘终结炎刘氏统治’这样的宏远目标,也没有所谓的军纪约束,纯粹就是一些为了自己‘大口吃肉、大碗吃酒’而大肆抢掠周边村县以及过往行人的暴徒。

当然了,不可否认贼寇当中也有像泰山寇那样并不主张推翻汉室、也不危及周边百姓,专门挑附近为富不仁的人家下手的,半贼寇半义军性质的存在。这种半贼寇半义军性质的山贼们在大汉境内并不少,甚至于在历史中当太平道起事被朝廷镇压后,当另外一群打着黄巾旗号的贼寇跳出来打家劫舍时,那些半贼寇半义军性质的山贼们,反而摇身一变成为了守护当地的绿林豪侠。其中,在历史中后来由臧霸所统帅的泰山寇便是最佳的例子,为了阻挡假冒黄巾名义的贼寇波及徐州,臧霸欣然接受了当时徐州牧陶谦的授命,成为了徐州的将军。倘若硬要分出个好歹来,这帮人应该算是义贼。

但是太行山附近的贼寇们则不同。

山阳、太行山,乃河内郡与上党郡交界之地,而上党那是什么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上党郡,堪称是北方匈奴在大汉境内的后花园,每当匈奴部落内部出现了粮食或女人方面的窘迫,这帮来自草原的掠夺者,便会几个部落几个部落联合起来,挥军南下入寇大汉并州。虽然说在上党北方的并州雁门郡才是大汉阻挡匈奴人的桥头堡,但是很遗憾,屯扎在雁门的军队,并不是每一回都能将匈奴人阻挡在国门之外。于是乎,当雁门一线沦丧之后,首当其冲的上党便成为了匈奴人的狩猎场。

由于时常受到匈奴人的侵扰,上党、雁门一带民风十分彪悍,赫赫有名的并州铁骑便是在这种堪称人间地狱的残酷环境下淬炼而得。但是,即便是并州铁骑也不能遏制并州境内绝大多数地方那愈加恶劣的治安,因为光是北方的匈奴人就足以让他们殚精竭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