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1 / 2)

孟恩远知道自己去锦州巡防营已经成为了定局,不出大意外的话不可能改变,所以他很快就是进入了角色状态:“锦州巡防营要扩编我之前也略有耳闻,但是怎么扩编,编制和战术以及训练是否都仿效第三镇这边?”

赵东云点头:“整体上自然是仿效第三镇这边的,嗯,不过骑兵那边就不用学第三镇这边的了,继续用现在的大队小营制,只是现在吕双枪的这个骑兵营虽说看的过去,但是问题多多,你过去后好好整治一二!步兵上头,我已经让教育处的林永权进行兵员招募了,估计这个月初步就能够抵达,你要做的就是先把架子搭起来,然后接受教育处的新兵!”

孟恩远继续道:“如果是一个混成协的话,至少得两个步兵标的架子,大人您可得给我几个人啊,不然光凭我……”

赵东云笑道,当即道:“放心,两个统带我已经给你预备好了,第一标的统带是林平雄,第二标的统带是孙翰臣,至于两个帮统以及新营的管带,你先去看看到时候给我一个候选名单!”

按照北洋新军的老规矩,统带这一级别的任命自然是赵东云这个总办亲自解决,至于管带以下的任命也就得交一部分到孟恩远手下去,一方面是让他笼络自身派系的手下,另外一方面也是放出来让手下们进行争夺。

虽然说锦州巡防营不算北洋嫡系部队,对于孟恩远这种的已经迈入高级军官行列的人不算什么好去处,但是统带,管带这种位置对于中下层军官而言依旧是难得的晋升机遇,尤其是在第三镇已经满员编成,短时间内不可能发生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要想熬到上司调走自己再晋升,那可就不知道要几年时间了。

现在有机会官升一级去锦州巡防营那边任职,也是诸多中下层军官相当期待的事情。

孟恩远听到了林平雄和孙翰臣这两个人的名字,也是感受到了赵东云对锦州巡防营的重视,孙翰臣和林平雄可都是第三镇最早的几个管带之一,而且林平雄还是赵东云早年在新建机枪营带出来的嫡系手下,由此可见赵东云对锦州巡防营还是非常重视的。

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把林平雄这个正派嫡系派遣到这里来。

孟恩远对这两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既然说起了,孟恩远自然不会放弃今天这个机会,当即又道:“教育处的募兵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估计不用两个月内我这混成协就能接受到这些兵员了,只是不知道枪械?”

听到孟恩远这么问,赵东云摇头苦笑一声:“难不成我还打算让扩编的新军拿木枪不成,放心,步枪已经向福元机器厂那边下了单子,福元机器厂那边虽然上半年产量紧张拿不到货,但是现在我第三镇还是第四镇的步枪都已经补足了,剩下的单子都是其他省的,我已经给他们去了信,让他们优先挤出产量来供应我们,在新枪到之前,你们先用老枪训练着先!”

这一次锦州巡防营扩编所需的花费实际上并没有太大,至少在军械上所需就不多,由于火炮,战马这些都不用另外购置,只要招足三个步营,再购置两千条左右的步枪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指挥刀,望远镜之类的东西可以先挪用第三镇一部分,然后再慢慢购置凑齐,影响不了成军速度。

当新民府那边的剿匪作战还在进行中的时候,赵东云已经是给朝廷上了奏章,大体意思就是自己千辛万苦,已经练成锦州巡防营新军五千余人,编成一个混成协,并且附上了各部主官的名单,当然最重要的请求朝廷那边给予经费支撑!

这道奏章一上,自然是引起了袁世凯以及朝廷诸多大佬们的注意!

第129章 任劳任怨

保定城内,袁世凯放下赵东云的信道:“看来东云在锦州是下了功夫的,不仅仅把第三镇练出来了,还弄了个混成协,要是诸君都和东云那样一心为国朝办事,说不得我北洋四镇早就已经成为六镇甚至八镇了!”

袁世凯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没有其他神色,但是这话里似乎明面上是赞赏赵东云,然而在场的其他几个人却是都听出了袁世凯的不满。

这种不满并不是袁世凯对赵东云编练出来一个锦州巡防营而不满,而是对其他几个北洋大佬的练军速度缓慢有所不满。

自从去年提出北洋四镇计划后,北洋在1903年低以及1904年初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第三镇的扩编以及第四镇的编练上,然而如今半年过去了赵东云那边的第三镇早已经满编了不说,而且还弄出来了一个锦州巡防营。

赵东云利用事实再一次向袁世凯证明了自己无与伦比的练军本事,要知道弄的这个锦州巡防营可没花他袁世凯一毛钱,经费主要来源于以往的直隶旧军以及奉天的协防费用。

而作为对比,北洋其他三镇的练军速度就有些缓慢了,比如说作为扩军支柱的第一镇,编练多年到现在竟然还没有做到全员满编,如果说这是因为第一镇长期被各镇调走太多人员所导致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第二镇以及第四镇编练速度的缓慢就让袁世凯有些不满了,现在第二镇虽然有了架子,但是还缺少部分兵员。至于第四镇半年时间过去了还差两个步兵营以及两个骑兵营。

要知道他们也是有着充足的经费啊,然而成军的速度却是始终没有赵东云的第三镇快,这自然是引来了袁世凯的些许不满。

除了北洋四镇外,袁世凯对武卫右军以及武卫右军先锋队和自强军这三支军队的改变工作也是相当不满,以上三军的改编计划从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开始了,今年年初北洋这边的军费稍微宽裕了后袁世凯就把这些三军的改编工作正式提上了日程。

而进度却是让袁世凯有些失望,这都三四个月过去了,愣是连架子都还没有搭起来,搞的袁世凯连上奏章要经费都不好搞。

很多东西的好坏之分其实就是比较出来的,如果没有赵东云编练第三镇的成军速度以及编练锦州巡防营的例子在前头,那么袁世凯也许会对其他几支部队的编练工作感到满意,然而这一对比有了差距之后袁世凯就是开始觉得下头的这几个月办事拖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