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也就造成了巨大的财政缺口!
清朝时代的东三省财政是如何维持的?远的不去说了,就说1905年到1906年期间,黑龙江和吉林几乎都是严重依赖户部拨款和各省的协款,就连赵东云刚担任盛京将军的时候也不例外,那时候他还厚着脸皮向户部以及南方各省请求协款呢。
说白了,1906年度的东三省除了奉天和唐山外,其他地区都是缺乏自力更生的经济能力,严重依赖中央拨款的地区!
这也是好在赵东云在奉天经营了好几年,尤其是1905年后奉天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年收入达到了两千多万两银子,这个收入在国内虽然还不如江苏、广东这些财政大省,但是在中国里也算得上财政大省了,要不然赵东云也搞不出来五六万大军来。
所以从经济角度而言,接受了吉林和黑龙江甚至热河东部这些都是亏本的买卖,非但没有给苏系带来多少的经济收益,反而每年还得支出不菲的经费以维持当地的统治以及扶持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很多问题也是不能用单纯的经济角度去考虑的,总不能因为维持在热河的统治和驻军是亏本买卖就把这地方让给王英楷吧,更不能因为黑龙江、吉林两省的财政入不敷出,甚至需要财政局补贴就干脆把他们让给俄国人吧!
东三省的财政情况如此恶化,赵东云召集了手下的诸多文官一连召开三天的财政会议也就不奇怪了。
三天的会议里,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们是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试图开源节流!
比如黑龙江的程德全表示,黑龙江多金可以加大当地金矿的开发力度,不过这建议短时间内也没啥作用,为什么?黑龙江尤其是漠河有金矿又不是什么秘密,而且这都不是第一天开采了,就算是加大了开采力度也不会比现在多出多少来,至于找新金矿?要是能找到新金矿还用说?他早派人去挖黄金去了,但是赵东云手头上没有从后世带来一份中国矿产详细分布图,没办法金手指在地图上随便一指就告诉下面的人:这里有金矿,这里有银矿!
相对于黑龙江都督程德全的话,吉林都督赵鄂的建议就要现实的多,他说如今奉天的招垦已经上了规模,未来的招垦可以继续往北扩张,也就是吉林、黑龙江两省地区,在这两个省份里有着大量荒芜的土地,只要有移民愿意来,当地政府甚至愿意免费分发这些土地给移民,当然了该缴的农业税可不能少,要不然地方政府分给移民土地图什么啊,不就是图个农业税嘛!
而移民这事,赵东云也是一直在办,从他上任盛京将军成立农林局,农林局已经在直隶、山东、河南甚至山西设立了数十个招垦站,以招募无地的农民前往东北垦殖,这个工作甚至在十月份开始的北洋内战里都没有停止,每天都有数量众多的移民坐上火车,或者是拖家带口步行千里“闯关东”。
如今苏系控制区里多了吉林和黑龙江,这两省的招垦工作提上日程也是正常的。
不过此举依旧不能短时间内给东三省财政提供大量的收入!
唯一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现金收入的,也只能是依靠奉天银行发行纸币了,只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超额发行纸币,那么就等于凭空多了一笔钱来,只要这纸币信用维持下去那么就可以一直拿来花!
此外财政局下属的造币局也能够贡献不少的现金收入,这个造币局制造奉天官方发行的银元、铜元,这可是很赚钱的事,一年少说也能捞个百来万。
这造币局制造发行的银元、铜元,因为正面有着“奉”字样,北面是的“一圆”,当地百姓称之为“奉洋”“奉圆”。
现在共和了,这种银元边缘的“光绪三十二年奉造”字样就是换成了“共和元年奉造”不过在人口眼中,这依旧是“奉圆”。
这种奉圆也是即将发行的纸币的实体货币,一圆纸币兑换一块奉圆。
除了造币、发行纸币外,财政局还提出了其他几个办法,比如仿效奉天,也在吉林、黑龙江、唐山地区整顿农业税以及各项杂税,而奉天的农业税也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继续整顿。
这个农业税整顿是赵东云主政奉天后的核心财政措施,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整顿税务,增加财政收入那么简单,也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农民肩负的各类杂捐杂税的负担,整顿农业税就和整合商税一样,乃是赵东云把财政权力收归到中央的一大举措。
甚至可以说,这项政策的政治意义大于它的经济意义!
当然了,这是对于赵东云来说的,而对于财政局来说,在吉林、黑龙江、唐山等地区施行农业税以及商税的整顿,其最大动机还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税收。
税务改革、纸币发行,货币和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扶持工商上、招垦等诸多措施这些都算是长远的计划,这些措施可没办法短时间内,尤其是在这几个月内让财政局获得大量的资金。
军方的整编计划基本上都集中在上半年,尤其是一月份到三月份这三个月时间里,急需大量的资金用于采购军械以及支付招募新兵所需的各项花销,军方的代表,军械处总长赵东平提出,在这三个月内,军方至少需要获得八百万两的资金,其中的大部分都得用于采购各种军械。
别的不说了,现在军方可是欠了福元机器厂一屁股的货款,前头的六十万货款还没给呢,而后续几个月里福元机器厂又会提供价值百万以上的军械,这些钱军方要是不拿出来,福元机器厂那边就得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