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2 / 2)

这时候,胡尚书就十分欣赏虞衡了,能想出办法带领连州硬抗住洪水的冲击,这为朝廷节省了多少银子啊!

这年头儿,这么能干出众的年轻官员不多了,天生就该是来户部的料!

工部巩尚书呸他一口,“不要脸!虞衡怎么就天生适合你们户部了?看看人家在连州做的事,手拉风箱也好,水泥也罢,一桩桩一件件,哪一样不是我工部的优秀人才?人家虞衡分明就是天生来工部的料!”

礼部宁尚书幽幽凑了个热闹,“诸位似乎都忘了,虞衡可是进士出身,科举之事全都由礼部负责,他该来礼部才是!”

兵部李尚书想了想,觉得自己也能争取一下,“那个……虞衡可是武将出身,靖安侯更是一员猛将……”

话还没说完,李尚书就被先前三位尚书联手怼了,“人家好不容易才武转文,你倒好,又想把人往战场上送?当心靖安侯抽死你!”

李尚书觉得自己特冤,兵部又不是只负责打仗,主要还是负责后勤这一块,兵器铠甲之类的,虞衡都弄了个手拉风箱能让炉子温度更高,可以展望一下日后能锻造出更加厉害的武器来了,把他调来兵部,完全没毛病啊!

吏部尚书秦首辅笑而不语,看着他们争虞衡争得面红脖子粗;刑部尚书楚次辅同样不为所动,板正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心里却在琢磨:上届科考,老夫还是他的座师,这小子断的一手好案,科考的判题判的比一般官员还妙。就凭这,把他要来刑部不也挺好?

五大巨头疯狂抢人,秦首辅则捻着胡须笑眯眯地听他们的抢人说辞,一脸仙风道骨,似乎完全不为所动,心里却想到了另一茬,这小子似乎还没有婚配来着?少年得意,眼光是该高一点,但我家的孙女也不差嘛。

这帮在世人眼里高不可攀的阁老们,如今的表现就跟菜市场买菜的没什么区别,你来我往互相贬低得厉害,都觉得虞衡来自己这部才是最好的。

景隆帝听着好笑,任由他们吵了小半个时辰,还是没能吵出什么结果来。

翌日,景隆帝便宣虞衡进宫,想问清楚水泥和手拉风箱的事情。

虞衡早有准备,太子先前都给他透了口风,他要是还不做点准备,也可以回去家里蹲得了。

进宫时,虞衡就带上了手拉风箱的图纸,还有半袋从连州带过来的水泥,这水泥还是虞衡为了纪念自己达成的第一个成就,特地从连州那边带来的,没想到这时候倒派上用场了。

景隆帝果然对这两样东西十分看重,见面就问虞衡,“朕听闻这次连州能挡住洪水,你做出的水泥出了大力。那是何物?”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自己亲眼看一看,虞衡直接打开了水泥袋子,恭敬道:“回禀陛下,这便是水泥。”

景隆帝低下头看着这一袋灰扑扑的粉末,很难想象就这玩意儿竟然能令河堤加固数倍掌握大洪水的冲击。

虞衡见状,觉得应该给景隆帝来个眼见为实。考虑到水泥分量并不多,不好给景隆帝展示一下它的坚固性,但可以让景隆帝看看水泥的平整性。

在征得景隆帝同意后,虞衡便让人打了水,将水泥拌匀,选了一段路铺在地面上。

这么一铺,景隆帝看明白了。这玩意儿平整性确实不错,铺完后表面连道缝都没有,怪不得能加固河堤的坚固性,挺好。

虞衡其实觉得如果有条件的话,水泥可以大规模生产,把各州通往京城的官道铺上水泥路,赶路都舒服多了。这会儿马车的减震本就做得不好,再加上颠簸不平的路,那真是要了命了,出一次远门就是活受罪。再说了,就现在这官道的情况,赶路还特别费时间。没什么急事倒还好,也就是多受点罪,有急事的,比如朝廷的加急密报啥的,跑不快不得急死个人?什么时候交通都是重中之重,后世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绝对是真理。

再说了,雍然人不是满世界做生意吗?水泥一铺好,他们能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感兴趣就有可以商谈的机会,垄断生意最好做,技术掌握在大宣手上,就算大宣漫天起价,雍然也还不了什么价。要是他们不乐意,大宣还有那么多商队呢,直接踹了雍然人,让商队出马,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利润还能更高。大宣铺路花费的银子,指不定就全都赚回来还能再额外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