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页(1 / 2)

李儒观望一阵笑道:“殿下莫急,此乃南烨等人诱敌之计也!”

夏侯德疑惑道:“三路兵马,围三阙一,中规中矩,如何是计?”

李儒道:“孙权之前败于我等之手,如今却与南烨、刘备一般独守一门,二人也不派兵相助,诸公以为如何?”

夏侯尚道:“必是三家不合,无法齐心。孙权兵少,我等正可出城攻之。”

李儒笑道:“依我之见,这是南烨示敌以弱,以孙权为饵,诱我等出城。想必孙权营中早有埋伏。”

曹彰道:“文优先生既已看破南烨之计,那我等可弃了孙权去攻刘备。”

李儒摇头道:“南烨居中策应,若攻东西两营,南烨皆可救援。若攻南烨中营,左右也可呼应。我等不出才是上策。”

城中按兵不动,可苦了城下小心防备一夜的孙权。三路人马各守一门确实是诸葛亮一计,看似公平的分配方式中隐藏着极大的不公平,为的就是诱敌出城。没想到却被李儒看破。

孙权熬了一夜眼睛通红,次日一早便来到南烨帐中,与刘备、南烨开会。他一见诸葛亮便埋怨道:“孔明先生之计对曹军无用,我等又该如何?”

诸葛亮这第一计似是有意,似是无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南烨还是十分佩服的,要不也不会依计而行。城中曹军不中计,只能说明李儒小心谨慎,谋略出众,并不能说诸葛亮的计策不好。

南烨听孙权埋怨便替诸葛亮说话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孔明先生之计是我等昨日认可的,城中守将不中计,仲谋何必责怪一人。我等再想计策便是。”

诸葛亮朝着南烨微微点首,算是谢过南烨解围。孙权也明白这事儿不能全怨诸葛亮,便对帐中诸将道:“诸公谁还有计,尽管直言。”

吕蒙听孙权发问便抢先道:“可差军士筑起土山攻城。”

魏延道:“可竖云梯,造虹桥,居高临下而攻之。”

张飞道:“何必如此麻烦?我军初到,士气方锐,正可一鼓作气奋力攻击。我愿领兵冲杀上城,一日内破之。”

第787章 曹丕废帝篡炎刘 南烨仗义再兴兵(10)

众将为破许昌纷纷献策,可是皆不得其法。听得南烨、刘备、孙权连连摇头。南烨若是带着霹雳车来,其实也不用如此为难。可是由于此次是联合出兵,南烨不想将这底牌暴露在刘备、孙权眼中,这才特意没带。却不想许昌如此难攻。

三家兵马加在一处也不过二十余万,强攻许昌肯定是行不通的。于是众人又将目光转移到诸葛亮身上,就连孙权也不例外。

诸葛亮见众人望向自己却不想强出头,而是朝郭嘉拱手道:“早闻奉孝先生足智多谋,亮已技穷,不知先生可有妙计?”

郭嘉一直在南烨下手没开口,一是因为南烨让他藏拙,二是因为南烨觉得有诸葛亮在不必郭嘉费脑子。可是此时诸葛亮问起来,郭嘉却不能不答,便还礼道:“足智多谋可不敢当!依我之见此战非一时之功,可一面打造攻城器械,一面命人城下搦战,切不可急于攻城。待城中守备松懈,再用计攻之。”

诸葛亮点头道:“奉孝先生所言是也,只是不知该令何人搦战?”

郭嘉道:“李儒老谋深算,曹彰年少轻狂。若要搦战,当激曹彰出战。曹彰乃曹操之子,曹丕之弟,李儒未必可以约束,若擒他在手,也可令曹军士气不在。依我之见,可选营中小将搦战,曹彰必不服气。”

刘备、孙权闻言都以为计策不错。孙权帐下小将凌统与曹彰有杀父之仇自然出战。刘备帐下有刘封、关平,都是小一辈的将领。二人有了人选之后便问南烨道:“国师麾下可有小将能敌曹彰?”

南烨闻言点头微笑道:“正有一将可战曹彰。”

诸葛亮听三家都有人选便道:“曹彰出战必被李儒所阻。我等当趁李儒不在,曹彰守城之时搦战。只是时机不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