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眼里神光闪烁,还没有说话,李斯忙道:“王上,此事体大,若是大秦深入匈奴腹心之地,必起倾国之力,此战必是旷日持久。再说了,匈奴无城廓之守,苦寒之地,得其地不可以耕,得其民不可战,此事还请王上三思。”
在历史上,李斯就曾反对出兵匈奴,历史重来,他还是持此议。他的话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而是很有道理,秦王踱来踱去,并没有急着发话,过了一会,问道:“缭子先生以为如何呢?”
在座之人中只有周冲一人真正明白匈奴的危害有多大,尉缭哪里知道冒顿统一大草原之后对华夏带来的危害,道:“王上,缭子以为匈奴对华夏的危害虽大,但已被逐出河套之地,中原有了战略屏障,再和匈奴打下去,是劳民伤财之举,应该适时停止。”
“韩非以为呢?”秦王问道。
韩非想了一下道:“王上,河套之战是华夏不得已而战,现在河套大捷,中原有了战略屏障,适时而止是为上策,韩非以为缭子先生所言为是。”
秦王看了一眼众人,道:“你们都这么想?匈奴若是不来犯边就算了,若是要来犯边,寡人决不让其得逞,至于深入匈奴腹心之地,兹事体大,还需从长计议。”
如此说来,已经终结了周冲的提议,周冲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无往而不利,可以说没有失败过,现在却给一股强烈的失败感笼罩。
第三十五章 张良挂帅(四)
周冲也明白眼前的情势,除了他没有人知道匈奴的危害有多大,更何况现在秦国还占了上风,刚刚收复河套之地,要说服秦王进军匈奴腹心之地困难不是一般大,这事只有留待将来再说,接着道:“王上圣明,周冲虑不及此,甚是惭愧。”
秦王摇手道:“周先生所虑者万世之基,非一时之利,若是匈奴屡屡骚扰不绝,寡人也只有不得已而为之,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听了这话,周冲更加沮丧,因为终秦始皇一生,匈奴都不敢犯边,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恐怕真的没有希望了,强忍着道:“王上,周冲以为第二个遗憾就是海军没有得到实战的机会,在以后的战争中应该给海军以更多的机会。”
都知道郑国下西洋,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后来就废弃了,成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憾事。其实,这也有其必然性,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大陆国家,海军相对于陆军来说,其作用和必要性自然是不如。再加上在古代,中国在海洋上的权益并不是太多,更重要的是历朝历代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北方大草原上而不是海洋,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王朝最终选择放弃海军,强化陆军,加强北方军备也就是情理中事了。
周冲这个现代人自然明白海军的重要性,才抓住百越之战必要海军参战的机会进此一言,为的是发展强大的海军。
果不其然,秦王一听这话很是赞成,道:“周先生此言极是有理,寡人虽然打造了海军,但是海军一直没有实战的机会。本来是想灭楚一战投入海军,让海军获得实战机会,没想到子房奇计,楚国是兵不血刃就给拿下了。看来,平定百越才能让海军获得第一次实战的机会。”
尉缭点头赞同道:“是呀,海军建造起来不是看的,是应该获得实战的机会,平定百越投入海军是必然的选择。”
韩非结巴着道:“韩非也是这样看。”
“你们都这样看,看来周先生此议是对了。”秦王话锋一转,道:“把你们请到这里来,就是商议平定百越之事,依寡人看百越之战大秦必胜,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有五岭通道和水路两路可以进军岭南,这后勤补给不成问题;二是在于大秦军队的装备非岭南土著所能比,再加上大秦良好的军制,这仗打起来,大秦是必胜之势。”
“不过,也不要掉以轻心,不要以为岭南就不堪一击了。我们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岭南的气候、地理环境与中原迥然不同,打法也不一样。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对岭南用兵,可以说是凿空,难度自然是大些。”
“但是并不是说不可战胜。依寡人看,只要择一良将,打法对头,不出一两年就可以平定岭南。你们以为,谁挂帅合适?”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依韩非之见,平定百越不仅仅在于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还要在于招抚土著,安抚民心,周先生精通韬略,兼善治民,周先生最是合适。”
周冲在军政事务上的才干已经得到众人的公认,他是最好的人选,众人齐声附和,就连一向妒忌周冲的李斯都赞成。
秦始皇进军岭南是一次历史性的进军,开拓了岭南之地,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若是能够成为这次进军的最高指挥官的确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周冲看了一眼正在点头的张良,一个念头从心里闪过,道:“王上,周冲不才,能得王上赏识,周冲已是感激不尽。进军岭南,诚周冲所愿,只是周冲以为最合适人选不是周冲,而是另有其人。”
“哪位能人?”秦王很感兴趣。
周冲道:“周冲以为子房最合适。”